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,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实现顺利就业,不仅取决于社会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,而且与大学生的择业观密切相连。因此,特别是对高职院校而言,对学生实施正确的择业观教育,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。
择业观教育同其他学生教育活动一样,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,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,不断挖掘。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,笔者认为,高职院校择业观教育有以下途径可供借鉴:
一、课堂教育是开展择业观教育的主渠道
择业观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,课堂教育仍是主渠道。
1.加强师资队伍建设
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理论功底扎实,勇于开拓创新,善于联系实际的理论骨干师资队伍,他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,加强思想道德修养,增强社会责任感,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。他们要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,全面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、当前的经济形势、社会发展形势和就业形势,掌握择业观教育的基本理论、基本技巧,能够将择业观教育和一般的思想教育有机的柔和在一起。正确的择业观的形成是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作为基础,因此,教育者要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,制定系统的教育计划,编写教材,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,对学生进行系统的、正面的、科学的、现实的择业观教育,从理论层面使学生提高对择业就业的正确认识,进而在实践中得以强化,在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,内化为正确的择业观。
2.用正确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
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拜金主义,享乐主义、个人主义等西方思潮乘虚而入,各种思想观念交错而生,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思想环境,且高职院校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,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,他们很容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,择业观念出现偏差,因此,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,通过课堂灌输,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,武装他们的头脑,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,筑牢择业观形成的思想基础,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。在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下,努力形成健康向上的择业观。
在课堂灌输的同时,要注意与个别疏导的结合,首先要旗帜鲜明的支持和鼓励正确的思想观念、择业观念,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,同时,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,发现不良的思想苗头要做耐心的疏导教育工作,防止其发展和蔓延。
二、就业指导是进行择业观教育的特有途径
贯彻系统教育与阶段性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,要充分把握就业指导这一关键时机,对学生开展择业观教育。
1.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
1996年国家教委发文要求各高等院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,各高职院校要积极贯彻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,建立健全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,并充分发挥其作用。就业指导机构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咨询、就业服务、开拓就业市场,还要侧重于对大学生的择业思想教育,要承担研究职责,研究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规律和发展趋势,研究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,就业指导人员要逐步向“专家型”转化,能够做到通过测评手段和心理访谈,了解学生的兴趣、能力、期望、理想等,在此基础上,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,帮助学生量身定做出适合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策划,供学生参考。
2.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
就业指导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,一是适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,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就业知识;二是提供专业的就业咨询,要设立专门咨询机构,工作人员要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、各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联系,及时掌握就业信息,要熟练掌握大学生就业程序,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。良好的就业服务不仅能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,同时也达到了服务育人的目的,在接受良好服务中,使学生感受到学校、社会的温暖,对于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;三是有计划举行专题讲座,专题讲座是就业指导行之有效的方法,针对各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需要,各高职院校要聘请就业指导专家、各行各业的代表给学生作不同专题的报告,开阔学生视野,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。邀请往届毕业生返校为在校生作报告是不可或缺的指导形式,往届毕业生结合自身求职经历、工作经历和切身体会,现身说法,更能够与学生们思想上产生共鸣,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。四是召开各个层次的学生座谈会,通过座谈会形式既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择业倾向,从而在择业观教育中做到对症下药,又能进行面对面沟通,及时排解学生的困惑。五是举行模拟招聘会,模拟招聘会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的机会,还能使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评价自己,从而克服求高、自卑等心理。
三、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择业观教育的重要途径
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基础,心理疏导对高职院校学生尤为重要,因此,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途径。2001年教育部下发《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》,在这一文件精神指导下,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,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。
1.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作用
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择业观教育中要发挥积极作用,通过心理咨询服务,一是帮助学生对自己有客观的自我评价、自我认识,在择业中处于主动地位,避免不切实际的、盲目的择业行为。二是帮助学生消除在择业中产生的心理障碍,帮助学生树立信心。三是为学生步入社会做好心理铺垫,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,鼓励学生做到无论将来出现怎样的工作变迁,无论成功与否,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,以百折不挠的意志面对挫折和失败。
2.有计划开设择业就业心理辅导课程
针对高职学生择业就业中存在的求高、求逸,坐等、依赖,投机、侥幸,自卑、保守等心理问题,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机构要组织专门人员,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心理辅导教材,有计划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辅导课程,从心理角度对学生进行疏导,使学生以健康的心态、积极的态度面对择业就业问题。
建立健全心理教育机制,通过心理咨询解决学生个性的问题,而通过心理辅导课程解决共性问题,从而实现心理服务无盲区覆盖。
四、社会实践是择业观教育的有效途径
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,理论指导实践,实践检验理论,理论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强化。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对学生进行择业观教育的有效途径。从择业到就业,最终落脚点是步入社会,在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毕竟是理论层面的东西。
1.“校企合作”为学生社会实践创造了条件
“校企合作”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,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,政策上对合作双方予以倾斜,高职院校学校要充分发挥“校企合作”的优势,利用“工学结合”、“顶岗实习”等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,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社会,了解就业形势,了解人才需求状况,了解各种职业对择业者的要求,更加客观的评价自我对各种职业的适应能力,从而纠正学生择业观中的盲目、不切实际心理。“工学结合”、“顶岗实习”的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、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,对树立健康向上的择业观有着积极意义。
2.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
各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“工学结合”、“顶岗实习”这一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外,还要积极开发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补充,如社会调查、勤工俭学、社区服务、义务劳动、文艺下乡、科技服务等,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了解社会、了解就业需求、体会劳动都有帮助,对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。
五、就业跟踪是择业观教育的有力补充
实行就业跟踪是高职院校择业观教育的有力补充。大学生择业观的树立需要漫长的教育过程,并且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经过比较系统的学校教育,大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之时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择业观念,然而,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毕竟有一定距离,大学生实现首次就业,走上工作岗位之后,随着工作实践的锻炼,思想上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波动,此时也是大学生择业观趋于稳定或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,学校要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,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,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,积极争取用工单位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。学校和用工单位的双管齐下,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稳定以及以后的职业流动和再择业将大有帮助。
高职院校学生择业观教育是学生教育中的薄弱环节,任重而道远,择业观教育研究空间广阔,内容丰富,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服务学生、服务社会、服务国家为己任,潜心研究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规律,不断创新教育方法,努力提高择业观教育的实效性,为实现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”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。